
2014年7月,我院外语与旅游系教授张化丽被评为第八届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张化丽不仅是我院英语专业带头人,同时还兼任教育部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大学英语委员会常任理事,陕西省翻译协会会员。
二十余年来,张化丽累计教授50余个班级,授课一万余学时,年均工作量达400学时。她主讲过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函电、英语写作、英语口语、大学英语等20多门专业课和公共课。自2002年开始,张化丽和同事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我院外语分级教学改革。从开始仅8个班,分A、B、C三级的教学试点,到今天以A、B两个等级全面覆盖本专科,形成适应我院实际的成熟英语分级教学体系。张化丽作为重要的推动者之一,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确定了以高考分数划定分级标准、以学生能力选择不同教材、以听音课程安排区分授课模式、以不同的校内外考试标准确立考评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分级方案,充分发挥了因材施教的作用。
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参与是重要环节之一,张化丽注重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前十分钟的内容永远与课本无关”是她多年来一贯的坚持。通过和教研室老师的反复讨论,每周精选一个话题,“在甜点店里”、“关于Harry Potter你有什么想说的?”、“‘Hobbit’怎么样?”,生活场景、畅销书籍、电影大片、热门新闻,一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每周话题。根据命题,学生们分组自己设计表演。哪一组想要力拔头筹,就要认真准备、就要拓展句型和词汇量,“被学”悄然演化成了“想学”,实现了以兴趣点提高参与度,以参与度激发表现欲,以表现欲提升语言能力的良性循环。
“有趣”“亲和”是学生们谈起她和她的课程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张老师的课上总有很多故事和笑话,一次她讲了一个‘I want a nightmare’的笑话,讲述一个小男孩听妈妈说,梦里发生的事情总是和现实相反,就希望自己永远做考试不及格的梦。我们听完都笑了,笑完才发现不但完全听懂了故事,还学会了新单词。这种上课的方法很有效果,我们也很喜欢。”“张老师经常会结合她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经历,给我们介绍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异域文化,既开阔了视野,又有益于英语学习。”学生付安民、李美娸说。“以前我不爱发言,是张老师改变了我。我回答问题后,张老师会让全班同学为我鼓掌。”学生李如雪说。正是通过多样的方式,张老师培养起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听、记兴趣和自学能力随之得到提高,英语学习也不再那么困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科研工作中,她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提前布置科研任务,督促青年教师查阅资料、思考科研方向。另一方面,引导扶持他们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和教学比赛,带领团队共同进步。如“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等项目,就是张化丽和同事们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提炼而成。期间,张化丽一次次把团队成员邀至家中讨论,多个科研项目的思路和任务分工就是在家里的饭桌上形成的。同事李清艳说“张老师工作严谨,能带动大家的热情,她总跟年轻教师说‘科研方面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来找我’,我在课题申请方面得到了她很多帮助”。张化丽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先后主持省部级基金项目一项、厅局级项目两项、地市级项目一项、横向科研课题一项。
春华秋实,桃李沁香。从晨曦微露到华灯初上,二十年的时光,在弹指间,便悄然滑过。张华丽就是这样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就是这样付出爱心、放飞热情。她用自己的爱心伴随学生的成长,用自己的执着带领团队齐步并进,为学院的发展默默奉献!(宣传部 尹婷婷 徐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