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西航 -> 正文

【中国航空报】聚焦我校60周年校庆:航空强国梦 甲子树人程

信息来源: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5-10-13 访问量:

编者按 我校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航空报》近日大幅面刊登文章:航空强国梦 甲子树人程——永利总站ylzz55建校60周年巡礼,对我校6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航空强国梦 甲子树人程

——永利总站ylzz55建校60周年巡礼

申 良

核心提示:航空工业被形容为“现代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国防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被誉为“中国陀螺”的古老竹蜻蜓,到唐朝被用于军事的纸风筝;从我国第一位航空先驱旅美青年冯如,到我国最早训练航空工程人才的福建海军飞潜学校;从1949年没有建立独立产业部门的航空工业,到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航空院校……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华夏儿女,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态度,独特的智慧,一步步实现着心中的航空梦想,不仅创造出了一个个辉煌的奇迹,也培育出了一代代的航空专业人才,推动着中国航空事业持续的进步与发展。

航空工业被形容为“现代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国防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951年4月,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政务院就下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正式建立。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国家更是投入大量资金,创办了一批航空高等院校,初步建立起航空制造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永利总站ylzz55的历史就要追溯到那个时代……

缘航空而生 萌芽与发展

永利总站ylzz55的前身西安航空工业学校,是1955年由原苏联援建的10所航空部属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之一,承担起为国防事业与航空工业培养专业人才的国家重托和光荣使命。1960年2月22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决定,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升格为专科学校,启用“西安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校名,规模4000人,学制五年。在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背景下,1961年8月学校恢复中专建制。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西安航空工业技术专科学校;1993年8月24日,根据国家教委76号文件,学校更名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3月划转地方,隶属陕西省人民政府,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12年,学校成功升格本科,更名为永利总站ylzz55,首批设置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交通运输等4个本科专业,学校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缘航空而生”是学校的真实写照,致力航空工业建设,培养航空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的不懈追求,“立足陕西、服务航空、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是学校矢志坚持的办学定位;“提高层次求发展、深化改革求动力,构建和谐求保障,稳定规模求效益,突出特色求品牌”是学校坚定遵循的发展思路。

60年的风雨历程和潜心磨砺,学校共培养了60000余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布航空制造、航空运输与航空服务企事业单位,成为我国航空工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永利总站ylzz55,已经成长为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航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用团结拼搏,激情进取书写了一部开拓与奋斗、梦想与光荣的历史华章!

随航空而动 实践与创新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航空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永利总站ylzz55的成长与发展也紧紧跟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脚步,在实践中调整、创新,如凤凰涅槃,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焕发勃勃生机。

中国航空工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步调整工作重点,开展了大规模的“军转民、内转外”的战略转变,开创出了一个改革开放、保军转民、实行战略转移的新时代,这也成为了学校发展的新契机。学校确定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航空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中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把密封继电器生产线转出学校,从而集中力量发展教育教学。学校及时安排扩大招生规模,调整完善专业设置,在原航空专业基础上,增加了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电子计算机应用等五个通用专业,增加先进教学实验设备的投入与引进,逐步建成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生产基地于一体的教学体系。198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99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以14号文件转发《国务院关于调整五个军工总公司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决定》,明确学校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18所普通高校之一,永利总站ylzz55也开始步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因地制宜,提出要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全面推进学校与社会、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有效结合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海航班、天航班、陕汽班”等定单式的教学方式开始初露峥嵘。

2008年,学院紧抓国家航空产业战略重组及陕西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紧扣航空产业链,依托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于2009年开始建设占地近1000亩的阎良校区,不断调整完善学校专业布局,凝练突出航空专业特色,坚持内涵建设,走上了锐意发展的道路,2012年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明确提出了“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确定了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立足陕西,服务航空,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着力为陕西地方经济建设和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制造业、航空运输业、航空服务业培养“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工科为主,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主动适应陕西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航空工业建设的需要,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的学科专业定位。

学校升本之后,该校航空报国的激情更加高涨,航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日益明确,办学理念愈加坚定。学校坚持围绕航空特色做文章,在打造航空特色专业品牌上下功夫。利用和发挥行业优势,继承办学传统,加强与航空工业的联系,坚持以工为主,重点发展符合航空需求、符合陕西经济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学科专业,并以此形成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升本3年来,已建成涵盖了航空、机械、材料、电气、自动化等12大类18个本科专业,其中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气及自动化、交通运输类专业占到本科专业总数的50%以上,初步形成了与航空产业紧密联系的航空特色专业体系。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教育”、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与中航工业经济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我校设立“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成为中航工业人才招聘的定点单位;学校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等数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长期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现拥有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省级试点专业建设项目8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已建成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精品课程。

同时,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加大科研实验室建设投资的力度,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出台措施鼓励老师由专科时期的教学型向科研教学型转化。建立了航空综合实验实训中心、飞机结构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109个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70多个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其中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3个。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软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项目及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16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 2600 余篇,核心期刊769篇,被SCI、EI、ISTP收录 102篇。学校设有军工装备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陕西省泵类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以及集教学实习、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校办工厂,科研实力逐年提升。学校为陆海空部队生产七大系列,30多个型号的军工产品,研制的多种产品受到军方和用户的充分肯定,从陆军装甲铁骑到海军巡洋舰艇;从空军战机到国庆阅兵阵容,都有该校生产的配套产品,先后随整车装备参加了国庆50周年、6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了学校科研与军工生产实力;为201所等多家军工、科研院所进行产品研发,取得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

学校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二炮兵部队合作,开展直招士官生的定向培养。

特色的教育方式,明确的发展定位,完善的培养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航空特色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5月2日,《光明日报》以“校区合作赢在哪儿?”为题,特别刊发了对永利总站ylzz55院长陈万强的专访文章。在专访中,陈万强就学院与航空高新技术开发区如何“建立共赢机制,促进合作持续发展;如何建立保障机制,促进合作健康发展;如何建立共享机制,促使合作效益最大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学院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字里行间,是面对风险的胆略,是对时代机遇的把握,更是对中国未来航空专业教育的责任和承担。

蕴航空文化 培养与培育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概,出台了优厚的奖励办法和多渠道人才引进措施,积极推进“双聘人才引进计划”。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豹”飞机总设计师陈一坚等著名专家学者20多人,著名作家高建群聘为人文学院院长,知名企业家、文化学者、社会贤达也加盟学校。学校现有专职教师640余人,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00余名。以国家教学名师刘雨棣教授领衔的《测控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以陕西省教学名师宋敏教授等人领衔的《飞机制造技术》等8个省级教学团队成为了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同时,学院先后邀请国内外高校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专题指导,并派出人员到德国、英国、法国等10多所大学进行考察学习,广泛借鉴国内外应用型高校办学的经验,促进了广大干部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使应用型办学的理念和定位成为师生推进学校战略发展的自觉行动。

走进永利总站ylzz55,浓浓的航空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新生进入这所校园的第一课就是参观学校的航空工程中心、乘务机务训练区和校史展厅,而 “航空大讲堂”、“书香航苑”等航空校园文化品牌也成为学生们的期待。学校修订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积极构建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建立了机器人设计、航模等多个创新实验室和航空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航空机械电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三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3年来,学院获批国家、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和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等赛事上,学校先后斩获国家级亚军4项、一等奖34项、二、三等奖共80余项,其它各类省级以上竞赛获奖数量达220余项。

逐航空之梦 未来与发展

时光荏苒,2015年,当秋日的阳光洒满大地,永利总站ylzz55也迎来了建校60周年的特别时刻。回眸过往,岁月逶迤而来,学院每一个成长的过程都已经被定格在了时光的记忆中,而目光所及,是校园里周而复始的翠绿与金黄,是一个个相伴而过的年青的身影和一张张飞扬的脸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60年的砥砺前行,现在的永利总站ylzz55已经成为一所拥有了72个本专科专业,在校生15000余人的本科院校,而涵盖航空、机械、材料、电气、自动化等12大类的航空特色专业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学校致力于航空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中航工业以制造业为主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民航运输业的服务型人才需求和通用航空领域的维修保障型人才需求。令人的欣慰的是,学院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位居陕西高校前列。中航工业总经理助理刘井宏在接受采访时说:“永利总站ylzz55是中航工业及下属企业重要的人才保障基地, 对集团公司创新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西航学生基础扎实、能力突出、优良素质,很受中航企事业单位的欢迎。永利总站ylzz55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60年,一个甲子,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而对于一所本科院校来说,也只是刚刚起步。本着传承和发展的理念,今天的永利总站ylzz55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学校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和文化建设工程,按照“特色学科专业重点发展,优势学科专业优先发展,市场急需学科专业加快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原则,修订完善了2014~2020年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计划到2020年,学院的本科专业设置将达到30个以上,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门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西安这座千年古都,这所航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会成为新的标志,焕发新的力量。这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学院将成为陕西乃至中国航空专业领域人才的摇篮,为中国的航空强国梦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附原文链接:

Baidu
sogou